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童趣商城 > 图书

托马斯和朋友·管好自己我能行——1“好好先生”发火了(纠正攻击行为)

作者:Hit

出版社: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ISBN:9787115386786

价格: 16.8

开 本: 页 数: 装 帧:


书摘与插画
image017.jpg
image019.jpg
image021.jpg
image023.jpg
image025.jpg
image027.jpg
image029.jpg
image031.jpg


内容推荐

产品简介:

3~6岁是孩子性格塑形最重要的阶段,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孩子85%-90%的性格和习惯都是在这时期形成的。针对幼儿园孩子的大量调研发现,发现攻击行为、社交退缩、注意力不易集中、做事拖拉、不愿分享、情绪控制力差、淘气捣乱、任性固执等8种行为是3~6岁孩子最突出的问题行为。

幼儿园生活对孩子规则行为的培养意义重大,很多家长也常常以规则的利他性来评判孩子的行为,但所有的外部规则只有通过内化才真正有效,即孩子需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托马斯和朋友·管好自己我能行》主要针对3~6岁孩子的8个最突出的问题行为,以孩子喜欢的托马斯和朋友动画故事作为范例,结合专家指导、情景游戏和自我管理监督表等,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孩子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养成孩子文明礼貌、自制合作、专心勤快等终生受益的品质。

1“好好先生”发火了(纠正攻击行为)

《“好好先生”发火了》:西诺是一辆善良的小火车,对谁都很好,哪怕是对捣蛋货车们,他都温和有礼。这让狄塞尔很恼火,他决定教教西诺怎么对待捣蛋货车。狄塞尔的方法对吗?(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温柔宽容才是对待攻击最好的方式。)

《高登,别瞧不起人》:高登骄傲又自大,老嘲笑爱德华,非常没有礼貌。终于,快车高登也遇到了麻烦,需要爱德华的帮助,爱德华会帮助他吗?(这个故事告诉孩子:嘲笑人会让朋友远离自己,当自己陷入困境时得不到帮助。)

家长幼儿课堂——攻击行为是幼儿最常见的问题行为

攻击行为的表现

孩子的攻击行为常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玩具和食物等,具有攻击行为的孩子以男孩居多。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之一,对儿童的发展极其有害,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到了8 岁左右,这种不良行为就会积习难改了。幼儿的攻击行为一般分为6 类:

1. 取乐性攻击行为 以身体、言语或工具直接或间接地向他人实施攻击,以取得心理快乐、精神愉悦。

2. 报复性攻击行为 有的孩子受了别人的气,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从而产生攻击行为。

3. 习惯性攻击行为 当频繁的攻击行为形成了习惯,孩子在情绪低落或者亢奋时都有可能发生攻击行为,而且形式多样,或说粗话骂人,或随手乱摸等。

4. 迁怒性攻击行为 当孩子受到批评时,心中感到愤愤不平,但他们知道这种情绪不能向老师和父母发泄,就只能把怒气发泄到其他小朋友身上。

5. 模仿性攻击行为 孩子会模仿的电视、电影、游戏中的暴力行为。

6. 妒忌性攻击行为 孩子因为妒忌其他小朋友而产生的一种攻击行为,以语言攻击为主。

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1. 儿童辨别是非能力差,这是攻击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孩子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他们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对错,所以,当电视、电影、游戏中的暴力行为出现时,他们便会模仿学习,并以为这就是所谓的“英雄行为”。而且,这样的攻击行为还会在同伴之间传播。

 

2. 攻击行为经常是不愉快情绪的自然发泄

如果孩子情绪过于低落,或者大人总是让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孩子就要发泄不满的情绪了,他们的发泄方式不像成人那么多样化,可以听音乐、散步、运动,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的宣泄方式非常简单,常见的是大哭,攻击行为也是其中的一种。

 

3. 父母的教养方式不正确

孩子做错了事情,有的父母不问事由便打孩子,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对家长的这种行为感到不满,他会把这种行为转嫁到别人身上,从而形成攻击行为。

 

 

家长幼儿课堂——4招减少宝宝的攻击行为

1. 创造一个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

与成人相比,孩子的行为更易受环境的影响,生活在一个有多种多样玩具、有充裕玩耍时间以及有良好家庭气氛的环境中的孩子,攻击行为会大大地减少。因此,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具和游戏时间;不打骂孩子,避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有攻击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谈论孩子的攻击行为,也不要给宝宝冠上“小霸王”之类的绰号;父母在孩子面前应当避免争吵,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教会孩子宣泄消极情绪的方法

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对于自控力弱的孩子来说,它们也是点燃攻击行为的导火线。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适合摔打或啃咬的玩具,带孩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来尽情释放压力。

 

3. 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

家长不要鼓励宝宝为了赢得赞美而牺牲自我,而要躬身示范,教会孩子如何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抒发自己的情绪。比如喜欢对方就拉一拉手;不高兴不愿意就大声说“不”;遇到处理不了的情况就找大人帮忙。家长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

 

4. 理性地处理孩子的攻击行为

第一时间控制住事态发展。坚定地告诉孩子“不能咬人”“不能打人”。如果孩子的情绪(不论是兴奋或是愤怒)非常激动,立即从他的身后环着双臂抱紧孩子。待孩子的情绪逐渐平复后,试着带他一起安慰被他伤到的人,哪怕只是一个非常笨拙的道歉,最好能对刚才发生的事情做一些补救。如果孩子的情绪久不平复,先代替孩子向被他伤到的人及其家人致歉,立即带着他离开现场,找个安静的地方接着交流。

 

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快速观察、耐心询问、冷静分析,来了解孩子攻击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不要怒气冲冲地质问孩子,因为孩子当时常常回答不上来也不愿意回答,那样只会引发你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搂紧孩子,明确表达对他行为背后的原因表示理解,比如“我知道你是想与姐姐打招呼”“我知道你非常希望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我知道你心爱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

 

告诉孩子不当行为的后果。告诉孩子被打和被咬都会很疼,但绝不可夸大其词,给孩子制造罪恶感,而应该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析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比如说“不喜欢你拍她,因为她被你拍疼了” “小朋友不喜欢你打他们,因为他们被你打疼了”…… 家长平时还可以跟孩子玩角色互换游戏,让孩子体会对攻击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的忧虑不安之情,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同情心。

编辑推荐

◎托马斯和朋友,英国学前冠军品牌,培养全球儿童高情商。

◎8大主题,16个故事,5大模块,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大豆油墨印刷,绿色安全。

◎附赠故事音频,精彩故事随时听,爸爸妈妈更省心。

◎父母必读养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儿童心理学专家徐凡 倾情推荐。

◎70周年庆,好礼大放送,买书就有机会获赠正版托马斯玩具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