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长天地 > 育儿知识

学前儿童心理学

发表时间:2014-08-15 13:47:58

来源:好孩子

1.jpg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什么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即0-6、7岁儿童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2.jpg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五点   

1、情绪积极稳定   
       保持持续的快乐与积极的心境,是第一个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这样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多会受到父母和邻居的表扬与称赞,而积极的情绪又得以强化,使孩子进入良性循环。   
       儿童也有喜、怒、哀、乐,健康的孩子也会出现短时的消极情绪,但消极情绪表现得太过分,太频繁,如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等情绪反复出现,就难以称得上是心理健康了。   

2、智力正常   
       将智力纳入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这主要是由于孩子的智商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关。   
       智力正常的孩子具有独立的、独创的、机敏的、充满活力的人格特征,能够快速适应周围环境。而智力低下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各种儿童心理问题,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护理。   

3、性格与自我意识良好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第三个方面,是考察孩子的性格和自我意识。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本质的表现,而自我意识在性格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儿童性格相对稳定,开朗、热情、大方、勇敢。在自我意识上,开始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自尊感在发展,寻求独立性,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而心理不健康的儿童性格发展不良,表现出胆怯、冷漠、孤僻、自卑,缺乏自尊心。  
 

4、与人交往能力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还体现在与孩子社交范围相称的人际交往和谐。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5、意志健全与行为协调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最后一个方面,是考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意志和行为的健全和协调。   
       心理健康的儿童3岁前就有意志的萌芽表现,能初步借助言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出现独立行动的愿望。3岁后,意志品质中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得以发展,但总的说来,发展有限。   
       然而意志不健全的孩子挫折容忍力差、怕困难,做事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在行为表现上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 
 

3.jpg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1. 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并不是一出生就具备了人类的各种心理过程,其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顺序和发展方向的,且这些顺序和发展方向是带有客观规律性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学前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探讨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带有规律性的发生发展趋势。   

2. 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趋势是从纵向角度来谈的,而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则是从横向角度来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会有规律地出现各自特有的、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典型的特征。   

3. 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各个不同、因人而异的,但个别差异的表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仅要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表现及其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些差异是怎么形成的。   

4. 探讨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主要是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如何相

 

4.jpg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10.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11.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12.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13.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14.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15.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16.退缩行为   
       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17.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18.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19.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20.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21.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22.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5.jpg

 

儿童心理学书籍推荐   

(一)以下这些书籍比较易读理解   

《读孩子如读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 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和孩子划清界限》等等。   

(二)以下书籍理论性较强   

《人生发展心理学》(极好) 詹姆斯•O•卢格著 陈德民等译 学林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与你》 朱莉娅•贝里曼等著 陈萍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自我的发展》 简•卢文格著 韦子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发展的自我》 罗伯特•凯根著 韦子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 沙利文著 韦子木等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 刘金花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婴儿心理学》 孟昭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好) 林文正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等著 商务印书馆   
       《儿童的道德判断》 皮亚杰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意识的把握》 皮亚杰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儿童与青少年情感健康》 马春华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 李丹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治疗技术》 高桦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小学生心理健康》 杨忠健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父母柔道:少年行为纠错》 约翰•罗斯蒙特著 邓磊等译 北方文艺出版社   
       《学习的烦恼》 林薇编著 北京出版社   
       《EQ之门》 劳伦斯•沙皮罗著 施美华译 经济曰报出版社   
       《人生的阶段》 勃纳德•利维古德 新华出版社   
       《自我论》 科恩著 文化生活译丛   
       成长的阶梯――人生发展心理学丛书从婴儿到青年共五本   

(三) 以下书籍以治疗为主,一般专业人士阅读的较多   

《儿童故事治疗——教育辅导系列》 作者:(美)布兰岱尔 著,林瑞堂 译   
       《儿童异常心理学》作者:[美]马施,[美]沃尔夫 著,孟宪璋等 译   
       《破解儿童身体语言的密码》作者:(美)卢弗 著,袁俊生 译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忧虑的孩子:儿童焦虑症的确认与心理康复》 若轻心理健康咨询论坛在线 -- 我的天地 作者:(美)保罗·福克斯曼 著,张胜康 译   
       《儿童和青少年临床心理学(上、下册)——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 作者:(爱尔兰)卡尔 著,张建新 等译